開啟 App
0人評分過此書

歌仔戲表演型態研究

出版社
出版日期
2006
閱讀格式
PDF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578015038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99999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歌仔戲是唯一形成於臺灣本土的傳統戲曲,也是最具臺灣文化特色的民間劇種。在發展過程中,歌仔戲融合各種民間音樂、舞蹈、戲曲和文學菁華,歷經百年滄桑,發展出各種表演型態,不同的演出型態不僅紀錄歌仔戲發展的過程,也反映臺灣社會環境的變遷。

  本地歌仔落地掃屬於歌舞小戲,是歌仔戲最原始的樣貌。外臺是歌仔戲最普遍的表演型態,以廟會酬神為主。內臺歌仔戲則是以營利為目的,為吸引觀眾,融合機關變景、舞臺美術、技術。電臺、唱片歌仔戲祇有聲音沒有身段作表,因此強化歌仔戲的唱工、音樂。

  隨著影視科技的發達,歌仔戲也發展出電影、電視的表演型態;歌仔戲電影是臺語片的先鋒,電視無遠弗屆的傳播力有利歌仔戲的推展。電影、電視的演出型態打破舞臺空間的限制,卻也使歌仔戲由寫意轉向寫實性劇場。現代劇場的精緻歌仔戲結合現代劇場技術,並注重戲曲藝術性,使歌仔戲更符合時代潮流。

  歌仔戲曾經歷文人士紳的抨擊、政治壓抑和社會變遷,卻仍以其民間的草根性和強韌的生命力,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表演型態展現風華。百餘年來臺灣歌仔戲保存臺語之美、反映常民的價值觀,也見證臺灣的文化發展,以表演方式呈顯臺灣文化的發展史,成為最能代表臺灣人文特色的民間藝術。
  • 出版地 臺灣
  • 語言 繁體中文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